变化三:新增“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要明确在宪法中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有着密切联系。保护私有财产权是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前提,只有承认和保护私有财产权,才能产生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对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推进依法治国。
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对于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利具有重要作用。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规范和制约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私有财产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使公民有条件、有能力运用自己的权利制约和监督公共权力,进而推进依法治国。
第三,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变化四:“企业和劳动者”部分新增“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一知识点是高考重点,考查能力要求多样化,高、中、低三个层次都有可能考查。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又有主观题。选择题多考查股份制的性质、作用、与公有制的关系。主观题往往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背景以观点、材料为主,材料又多以图表、数字材料为主。
为什么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呢?这是因为:
第一,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元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第二,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姓“公”还是姓“私”,要看它所从属的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变化五:“产业和劳动者”部分新增“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是“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从政治常识角度考查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重视就业问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考查如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特别要注意扩大就业的根本之策是通过发展促进就业以及发展第三产业与增加就业的关系。
变化六:“银行和储蓄者”部分新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两大基本方略。打造诚信社会,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把握这一知识点,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信用与货币的支付手段、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遵守职业道德、银行的信用中介作用、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以德治国等等之间的联系。另外还需掌握诚信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建设诚信社会等。